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

让创新源泉奔腾涌流
2020年2月7日
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在武汉启动
2020年2月7日

吕静: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吕静,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曾经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且作出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指示。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到中国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的奋斗目标”。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推动绿色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建设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一场以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我代表科技部新闻办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科技部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重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科技部一直致力于应用科技手段来开展全球生态问题研究,满足相关领域的重大需求,过去七年我们连续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引起了业界公众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2019年度报告,包括“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四个专题报告。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荣幸地邀请了参与今年年度报告撰写的领导和专家们。他们非常愿意与在座各位媒体朋友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回答大家的提问。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参加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他们是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先生,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先生,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专家组成员、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柳钦火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炳方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全球土地退化态势》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林业科学院资源信息研究所高志海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武建军教授,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我们先请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先生介绍2019年度报告基本情况。王琦安:谢谢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同行以及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今天能够莅临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遥感中心今年已经是第八年连续发布,接下来我把有关情况向媒体朋友和同行做一个介绍。

我国一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在部党组的领导下,科技部积极落实十九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持续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此项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深入实施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我国在遥感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全球视野积极应对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为全球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政府重大决策等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这是科技部推进绿色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国遥感科技界对服务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行动。

本次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是第八次发布。今年的年度报告持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区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重点选择了“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及“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及“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4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科学分析。年报编制过程中,国家遥感中心根据科技部总体部署,组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优势科技力量,并特别注重吸收国家科技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以及相关部门的研究成果,使用了包括环境、资源和高分等国内外卫星观测数据,保障了年度报告的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年来,在以徐冠华院士为组长的顾问组和郭华东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召开各类研讨、咨询会40余次,涉及多领域知名专家400余人次,确保了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4个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一、“全球覆盖森林状况及变化”专题报告

该报告生成了全球最长时间序列植被生产力数据集等多个遥感数据产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2000―2018年全球森林覆盖和生产力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可为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提升森林可持续管理能力提供信息保障。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1.2000年以来,全球森林覆盖面积总体稳定,略有下降,森林面积的减少多集中于欠发达国家。中国的植树造林成效显著,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2.全球单位面积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分异特征。本世纪以来,全球森林NPP总量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引起NPP下降的主导因素。

3.森林火灾是影响全球森林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林火分布高度集中的非洲中部地区应引起全球的关注。

二、“全球土地退化态势”专题报告

该报告监测分析了2000年以来全球土地退化和恢复态势,评估了典型区域土地退化和恢复的驱动因子,可为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制定土地退化防治策略,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依据。主要结论包括:

1.2000―2018年全球土地退化与改善恢复两大过程在不同区域并行发生,两者总量基本持平,改善和恢复的土地面积略大于退化的面积。退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南半球,而改善和恢复的土地多分布在北半球。

2.2000年以来,全球重要热带雨林区――亚马孙平原和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区域出现了大面积的森林退化,这主要与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等引起的连年干旱,以及森林的大范围砍伐、开垦和频繁的林火等因素密切相关。

3.全球主要传统退化区中,中国、南亚次大陆等区域土地退化态势出现了明显的逆转,中印两国对全球土地改善和恢复的贡献率达27%。这充分表明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积极科学的治理行动可以有效扭转土地退化态势,亚洲的成功范例为全球的土地退化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